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商周以来“百礼之会,非酒不行”,以酒成礼,酒与国家的礼制及社会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去商周不远,其酒风依旧。从社会学角度看,汉代酒文化是先秦酒文化的延续,从饮食文化来看,酒与当时的饮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
汉代是中国高度文明发展时期,特别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生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的大幅度发展和进步,带动了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这样刺激了酒的生产和饮酒人群的增加。使饮酒之风开始下普通人群扩展,这样饮酒成为汉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习俗。
有人对汉代的饮酒人群进行过研究,分下例几种,一是皇室人员,这其中包括大批的官员;二是中下级官吏和军中吏卒;三是社会下层民众。有文献中这样描述民众的饮酒生活,“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就是下层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考古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与酒相关的文献,如各地出土的汉简就有大量饮酒记录。在饮酒人群中,还有许多女性饮酒,但多集中于皇室女性中,当然也在地方中男女饮酒同席的记载,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说“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屣交错。”日常生活中也有饮酒的记载,如《后汉书》循吏列传载,“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是说当时有一个叫仇览的亭长在杨元家与其母子共饮,由于可见汉代民间酒风的大概。
汉代的酒计量以升、斗、石、斛来计算。《汉书》律历志中说,量者仓、合、升、斗、斛也。合仓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石权重单位,汉代多以重量之石代容量之斛,一石为十斗。汉代一升折合今日约200毫升,一升酒的重量折合今天0.2千克。在《三国志》有说卢植“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的记载。
饮酒必说汉代的酒器,汉代的酒器种类较多。从各地的考古发现看,汉代已有成熟酒的酿造技术,并具有多种饮酒盛酒的器具,它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金制器、银制器、漆制器等。盛酒器具如:尊、缶、壶、鉴等;温酒器具有尊、壶、觥、瓮、罍等;饮酒器具有爵、斗、角、觥、杯等。
在邢台考古工作也发现许多与酒器相关的器物。尤其是邢台南和县左村汉墓出土的三轮盘附觞温酒器,是一件不多得文化精品。这件器物为青铜铸造,下部有一个方盘,盘下有三个轮子,在盘子的两端还有拉手,盘子上面有椭园形的炉子,其下置炭以扬火,其上可以放置耳杯以温酒。左村汉墓出土的酒器除此还有汉错金四神几何纹长颈铜壶、宽带纹铺首衔环铜壶、鎏金盘龙座铜博山炉及带甗虎首烟道铜灶。
在汉代,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盖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可见其酒风。
酒场,喝的不光是酒,还是礼仪,是感情,是工作,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和谐的酒场。生活中,酒局饭局是必不可少的。饭可以不吃但礼绝不能少,酒桌上的礼仪看似简单实则深有奥妙。人是一...[详情]
酒色财气是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既是人生四戒,又是我们凡人所离不开的东西。酒色财气,有度皆可养生;贪嗔痴慢,无著便是菩提。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北宋大...[详情]
不少酒友对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等概念区分不是很清楚,以为酿酒师一定会调酒,而会调酒就一定会品酒;既然会品酒,那么做一个侍酒师一定没有问题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这种想当然的想法还是有点&quo...[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