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弱复苏回暖,但中小酒企仍未脱困。
2016年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国内名酒企业业绩复苏回暖。但记者了解到,白酒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行业复苏态势并未给中小酒企带来更多暖意,生存依然艰难,部分中小酒企还在去2013年的库存,已3年未投粮生产。行业人士认为,2017年中小酒企调整将面临提速,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小酒企寻找出路越发迫切。
部分酒企三年未开工
他告诉记者:“今年确实比前两年销售量增长了5成左右,但是还没有上量。正常情况下,酒企在销售掉50%的库存酒之后,就会安排下沙生产,但2013年旺季时生产了700多吨,卖到现在还有70%到80%的库存没有消化掉。”
高库存且销售缓慢,导致流动资金匮乏;而另一方面,当地的银行的抽贷让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酒企资金链吃紧,也无力安排生产。李君说,事实上很多中小酒厂在2013年之后就没有再投粮生产,而卖出来的钱多数都拿去还贷款了。
据介绍,2012年-2013年国内白酒市场火爆,当地中小酒厂纷纷扩建工厂,并投入大资金生产基酒,多数都是向银行借贷。按照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规律,基酒至少要存放3年才可以使用,大厂要到4-5年,但银行贷款多数以1-2年期为主。以往可以用新酒充当抵押物,将以前抵押的老酒换出来销售,但从行业深度调整开始,银行就开始抽贷,没还清贷款前新酒不再可以抵押,导致很多企业酒还没酿出来就要还贷,有的不得不借高息借贷去还,而小一点的厂就垮了。
习水县经贸局白酒办王小龙告诉记者,白酒是习水县的支柱性产业,全县有30家酒企,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包括了茅台集团下属习酒和茅台201厂等大厂。目前白酒行业刚刚复苏,今年县里下沙的企业不是很多,有十多家,主要以大厂为主,中小企业还在去库存阶段。县里今年已拿到3个亿的白酒产业基金,专门扶持白酒产业,对于民营企业基本上都能提供一些帮助。
两极分化加剧
与李君还在发愁去库存还贷相比,同属习水县的贵州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则享受着行业复苏带来的增长。据王小龙介绍,习酒已经完成了今年的投粮生产工作,而且2016年销售业绩增长出色。
根据贵州茅台2016年12月23日发布的公告,茅台股份公司预计2016年度营业总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7.4%。五粮液方面也表示,2016年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泸州老窖2016年三季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总额20亿元,同比增长13%。
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东昇告诉记者,除了茅台之外,贵州主要的习酒、董酒、国台、金沙等2016年销售都有明显回升。目前两极分化加剧的局面并不意外,随着消费主体的变化,白酒市场生态发生了巨变。在限制三公消费之前,酒厂销售多依仗关系销售,尤其是中小酒企,大部分产能通过特供、内供以及关系销售的灰色利益链的方式消化掉。而随着消费主体转向一般消费者,品牌成为第一考虑,因此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涨价之后依然卖得很好。
在董东昇看来,除了缺少品牌,名酒企业从生产规范、管理到市场渠道推广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范,而中小酒企在管理和内控上都存在不足,品质也未必稳定。因此灰色利益链销售渠道被堵塞之后,大品牌占据流通市场,中小品牌销售变得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出售基酒也是中小酒企的消化库存的主要方式,但记者了解到,目前基酒也卖不动了。据王小龙介绍,行业深度调整导致很多大型酒厂也加入到卖基酒的行列里,大厂品牌和品质都有保证,中小酒厂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有想法的中小酒企都在自己找销路、跑市场。
李君告诉记者,目前酒厂销售主要靠自主招商,这样包装酒可以卖一点,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资金和营销实力较弱投入较少,自主品牌很难短时间内撬动市场,只能慢慢推进。
10月27日晚间,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营收和净利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财报显示,今年1-9月,五粮液实现营收557.80亿元,同比增长12.1...[详情]
10月26日盘后晚间,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02.SH,以下简称“舍得酒业”)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2022年1-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7亿元,同比增长28,归属于上...[详情]
10月25日,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啤酒”)宣布,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华润酒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酒业”),拟以123亿元收购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简称“金沙酒业”)55....[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