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卓盗酒
毕卓是东晋时期的官员,曾经做过史部郎,对酒毫无抵抗力。他曾经公开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经常饮酒而废弃公事。
虽然是朝廷的人,但大概是饮酒太多的缘故,毕卓那点儿工资经常捉襟见肘。有一次,他的邻居酿了酒,酒香四溢,自然逃不过毕卓的鼻子。可是他当时身上没什么钱,竟然夜里跑到邻居家去偷喝酒,被人捉住捆了起来。天亮之后,邻居主人发现被绑的竟然是毕卓,大吃一惊,赶紧解绑谢罪。毕卓倒并没生气,反而大笑说:“让我闻一夜的酒香,多谢了。”
齐白石曾多次以毕卓盗酒为题作画,并在画上题字云:“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可见他对毕卓是相当“崇拜”的。
“不拜将军”钟会
钟会是三国时代将军魏国将领,在攻取西蜀过程中战功赫赫,名闻天下,【世说新语】曾经记载了他小时候曾干过的偷酒之事。钟会的哥哥叫钟毓,他们的父亲是魏国名臣钟繇。两兄弟小小年纪就喜欢喝酒,经常偷喝父亲酒坛里的酒。
钟繇发现酒莫名减少,起了疑心。一天,他在家假装酣睡,打算看看究竟怎么回事。没一会儿,他就看见两个儿子蹑手蹑脚地打开了酒坛,故技重施。有意思的是,哥哥钟毓喝酒之前,对天长拜,而弟弟钟会只顾喝酒,并不行礼。
钟繇起身把两兄弟叫过来,却没责怪他们偷酒,而是问他们为何一个行礼一个不行礼。钟毓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钟会却说:“偷喝酒本来就是非礼之事,所以不必行礼。”
长大以后,钟会在魏国做了官,直至镇西将军。因为有小时候“偷酒不拜”那段故事,得了个雅号“不拜将军”。后来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称“不拜将军”。
阮小七盗酒扯诏
齐天大圣瑶池盗酒
《西游记》中,孙悟空曾偷吃蟠桃、盗饮御酒、偷吃仙丹,在练就火眼金睛的同时也“自绝于朝廷”,让自己再无在天庭的容身之地。这个桥段中“偷”贯穿始终,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个“齐天大圣”的本性,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成为天庭御封的“齐天大圣”之后,孙悟空被派去看管蟠桃园,结果在知道蟠桃大会没他的份儿之后,一个气不过闹将起来。他来到瑶池,用瞌睡虫把造酒、盘糟、运水、烧火的工作人员都弄得瞌睡起来,他则“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
自己喝完了还不算,孙悟空还在返回花果山之后又重回瑶池,偷了好些酒回来,在水帘洞给他的猴儿们做了个“仙酒会”,当真是“胆大包天”。
酒场,喝的不光是酒,还是礼仪,是感情,是工作,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和谐的酒场。生活中,酒局饭局是必不可少的。饭可以不吃但礼绝不能少,酒桌上的礼仪看似简单实则深有奥妙。人是一...[详情]
酒色财气是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既是人生四戒,又是我们凡人所离不开的东西。酒色财气,有度皆可养生;贪嗔痴慢,无著便是菩提。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北宋大...[详情]
不少酒友对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等概念区分不是很清楚,以为酿酒师一定会调酒,而会调酒就一定会品酒;既然会品酒,那么做一个侍酒师一定没有问题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这种想当然的想法还是有点&quo...[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