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以来,各种酒杯材质层出不穷,如同万紫千红的花圃,各领风骚数百年。公元前3700年,古埃及人开始利用玻璃作装饰和器皿,但由于彼时的玻璃原料杂质多,熔化温度不高,玻璃制品大都是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
直到13世纪,威尼斯人用采用含杂质较少的石英岩和含钠草木灰生产出了最早的无色透明玻璃,其成分类似于现代的常用玻璃组成——钠钙硅玻璃,也就是今天用的一般玻璃杯。时至今日,玻璃几乎占据了酒杯的全部江山,红红火火好不热闹。而“水晶”杯,则是其中最清新的一抹绿色。
水晶杯的前世今生
在国人眼中,水晶杯无疑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仿佛只有琼浆玉液才能配得上如此珍贵的杯子。可实际上,水晶杯源自一种特殊的玻璃,与价值不菲的天然水晶(石英)没有半毛钱关系,价格也远没有想象中的夸张。
1670年,英国人瑞文克劳福发明了水晶玻璃,这种玻璃的主要成分依然是二氧化硅,只是引入了铅、钡、锌、钛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提升玻璃的强度、透明度和折射率,能让杯壁薄而不脆,既能让人们更好地欣赏葡萄酒美丽的颜色和质感,又能使碰杯时的声音更为清脆悦耳。而普通玻璃杯因为缺少这些元素,杯壁很难做到薄如蝉翼,且为确保结实,杯口边缘会加固,妨碍品酒体验。
最早的水晶杯主要引入的物质都是铅,如同施华洛世奇水晶,这种水晶玻璃被称为含铅水晶(Lead Crystal)。众所周知,过量的铅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将对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造成危害。如果含铅水晶只是作为工艺品、首饰倒也不妨,但作为盛酒器皿时,葡萄酒中的酸会使水晶玻璃中的铅析出并溶于酒中。盛酒的时间越长,酒中的含铅量就越高。
曾经有实验证明,波特酒在含铅的醒酒器中放置4个月,铅溶解量会达到每升2000至5000微克的水平。而我国对饮用水铅含量的规定是每升不超过50微克,欧美国家则更低,所以含铅水晶器皿不宜长期接触葡萄酒。平时用酒杯喝酒时,由于接触时间短,析出的铅极少,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和捷克开始在玻璃中引入钡、锌、钛等物质,从而发明了无铅水晶(Lead-free Crystal)。既保留了水晶玻璃轻盈优雅的特性,又避免了潜在的铅中毒危害,所以无铅水晶变得越来越流行。
水晶杯?玻璃杯?傻傻分不清
由于水晶杯的价格比普通玻璃杯高出一个档次,在我大天朝,一些黑心商贩会用玻璃杯来鱼目混珠,为了避免被宰,我们必须了解如何区分水晶杯和玻璃杯!
抛开化学成分不谈,根据下面这些特性,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酒杯的材质:
厚度
水晶玻璃由于含有铅、钡、锌、钛等物质,强度大大提升,所以与玻璃杯相比,水晶杯的杯壁更纤薄。
切工
水晶杯的切工和抛光都非常精细,触感柔滑,玻璃杯则显得生硬而锋利。
重量
因为引入了重金属,类似大小和厚度的两个酒杯,水晶杯要比玻璃杯重。
澄清度和折光性
由于成分不同,当你对着光线观察时,可以发现水晶杯的澄清度比玻璃杯更好,还有美丽的闪光。玻璃杯会显得有些浑浊、黯淡无光。铅含量越高的水晶杯,澄清度和折光性也越好。对葡萄酒爱好者来说,晶莹剔透的水晶杯无疑更适合观察葡萄酒的质感与颜色。
说完了材质,我们来聊聊酒杯的形状。杯型重要吗?这是肯定的!不信的话,你可以和朋友做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同一瓶酒,用不同的杯子喝,勃艮第杯、白葡萄酒杯、香槟杯、啤酒杯、水杯、白兰地杯……或是再简单一点,直接对着酒瓶喝一口酒,然后再倒入杯中喝,后者带给你的享受显然更愉悦,这就是容器的形状对品尝的影响。
习酒在1998年8月31日被茅台集团收购,为了纪念这个事情,专门推出了一款酒——习酒窖藏1998。发展到现在,这个单品已经历经20多年,2021年的时候,酒厂已经宣布窖藏1998停产,由此带动了这款酒...[详情]
我国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白酒文化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无论是家庭聚餐,商务宴请,还是工作聚餐,白酒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所以,每个人都应当了解知晓饮酒的礼仪,在饮酒倒酒敬酒的细节之中,处处体现着一...[详情]
在中国白酒的十二大香型中,酱香和浓香无疑是两大主要香型,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白酒市场。以前是浓香型一家独大,有五粮液,泸州老窖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代表。近几年,酱香型白酒越来越被酒友们认可,而且还有了一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