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止 “醉” 解千愁或意合欢,
与华夏文明一起流传千年的珍酿更是一种美学 ,
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卓尔不群的文化价值。
2017年全国春季糖酒会期间,OCD甲古文创意创始人、首席创意官刘文接受了凤凰网的专访,身处白酒行业20载的刘文担任过众多白酒创意营销案例的负责人。他周游列国,不断学习深造,汲众家之长,只为呈现更优秀的作品,让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 创意 = 创新 + 美学,对中国白酒来说,最重要的创意是注重消费者体验 ”,在他看来,经过 “ 刚需时代 ”、“ 品类时代 ”、“ 品牌时代 ”,当前的酒业已经进入了 “ 体验时代 ”,无论企业还是行业,都应关注消费者本身的需求,做好国内消费市场,提升消费体验。对于 “ 走出去 ”,刘文呼吁并坚持,中国白酒可以直译为 “ Baijiu ”,以此来坚守中国白酒的传统,体现中国白酒的无限价值,并且更加有利于提升 “ 中国白酒的知名度和传播度 ”
以下为采访实录:
创意=创新+美学,追求极简不凡
凤凰网:您如何理解白酒的创意的?
刘文:我在这个行业今年刚好20年,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酒行业,也算见证了酒行业的发展。酒行业每年有很多创新品牌出现,创新是创新,但创意不够。对我来说,创意等于创新+美学,或者加更多的体验。创新是发明某一种东西或者是发现某一种东西,创意是让这个东西更美感,让消费者去接受、知道它的美感在哪。
白酒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作为感情调节剂出现,没有太多承载消费者美学,而是一个消费品、必需品。大家喝的酒,看重的是物质上的,存在于精神上的诉求并不多。但就像我们设计的洋河蓝色经典,它出现后,终于能在酒行业看到一些颜值高的东西,它确实是酒行业在美学创意方面的一些改变。这也是我们公司一直坚持的、创造的“极简不凡”的理念,当然在原创的基础上,要表现出“极简不凡”这种更好、更简洁的美学。
中国的白酒存在太多的历史和文化,而往往这些文化是消费者不愿意接受的,所以特别累赘。我喝酒并不是希望知道是谁酿造的,只希望这个酒能带来快乐、幸福、价值体验感。但往往中国人太忽略体验感,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企业、行业应该去关注的,虽然不可能专门开一个酒的商场,但要注意身边消费者的体验。
4.0 时代更注重消费者交互体验
凤凰网:怎样才能让酒增加消费者的体验?
刘文:据我的总结,酒业到今天应该到了第四个时代,即4.0——“体验时代”。1.0是“刚需需求”,大家为了喝酒而喝。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什么酒,只要端起来有点度数的东西就喝;2.0是“品类时代”,大家将酒分成清香型、酱香型、浓香型等等各种香型,这个时候没有品牌,诉求点不强,当然也有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些比较大的品牌;3.0是“品牌时代”,大家开始喝品牌了;到第四个时代,不论什么品牌都要交互体验,没有关联的酒再好也不愿意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
可口可乐很难去定高端和低端,因为作为一款2块钱的饮品,她更多的是消费体验,我认为可口可乐是一个很伟大的品牌,2块钱的东西能做到这么丰富的交互体验,是中国企业应该好好去学习的。我们不能以价位来定,认为是高端酒就应该把体验做好,是低端酒体验就做差一点。
白酒走向世界,直译“Baijiu”更利传播
凤凰网:白酒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该做哪些创意上的改变?
刘文:第一要从物质性开始,物质性就是酒的口感。洋河这两年的反映之所以非常好,是因为口感比较绵柔,这是物质性的改变。
第二是我们的英文翻译。基本上关于中国酒的外文,有各式各样的翻译。但我建议就叫“Baijiu”,直接中文译成英文。一定要在国家政府、政策层面讲“Baijiu”,对中国的白酒一定有很好的传播。
第三就是创意。我觉得应该把设计元素更加去时尚化、更加通俗化。甚至我建议应该尽量用一些英文,增加英文版面。不然现在消费者主流人群这么大,走出国门的产品,消费者一旦都看不懂,酒更加不可能消费。
中国白酒应“找到自己”, 品牌定位要明确
凤凰网:您觉得白酒应该怎么去提高美学基础?
刘文:从美学上理解应该有几个方面,从设计上是色彩营销,即五感营销。往往就是看得见的、闻得到的和听得见的、摸得到的还有尝得到的,这些都应该在美学上统一来做。
我认为中国白酒最应该做的就是找到自己。中国白酒总是过多的去看别人做了什么,没有自己的特色。我觉得,企业定位要明确,与其跟一堆人去挤很大的康庄大道,不如自己过自己的独木桥。做美学其实很简单,把做美学这件事交给有创意的人,专人做专人的事,创新拼的一定是创意。
私人订制要深挖掘,行业内外共同推动
凤凰网:如果现在站在您面前的是一位国际友人,您会怎么跟他介绍中国白酒,让他能够有兴趣来体验一下?
刘文:我接触过很多国外的人,我从来不会请他们喝红酒、吃西餐,都是中餐、中国酒,而且都是最普通的。
首先喝酒是带一点“忽悠”,必须“一口闷”、“一线喉”,跟外国友人说这是男人的酒,这会让他觉得白酒是需要仪式感的酒。
第二,大家都普遍了解红酒怎么摇酒、品酒、开酒还有醒酒,但谁知道中国酒要不要醒?我认为,这需要中国酒企好好去引导,可以跟创意公司合作,比如开发一些酒具。尽管现在中国酒具千奇百怪,但依然需要有很成套的系统,再向国际友人推荐。
凤凰网:现在有很多企业做这种私人定制,您觉得私人订制怎样才能显得更有创意?
刘文:我个人并不看好私人定制,私人定制并不是交互体验。大企业更多是在挖掘它的文化。中国所有的定制都是一样的瓶形,就是换名字而已,这个根本不能叫定制。更细一点,我觉得所谓定制,应该是有属于他的口感上的东西。
国外的一些奢侈品定制,跟中国所谓酒的定制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所以我不太赞成定制。
饮酒需有仪式感,尊重创意少走弯路
凤凰网:白酒有几千年历史,可以挖掘的点特别多,如果想做好白酒的创意、体验,让它能够被国内外消费者接受,您觉得哪些需要传承和挖掘,哪些完全可以摒弃?
刘文:我觉得讲质量好坏的点必须要摒弃,质量安全是一个食品企业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就像去一个餐馆,餐馆说我的卫生搞的很好一样,完全多此一举。一个餐馆必须把卫生搞干净,一个酒企必须把酒做好。酒是多少度就是多少度,是多少窖龄就是多少窖龄,这是中国酒企应该好好去认知的,应该坚守行业的道德。
要加强的点就是要尊重创意,我觉得专业事需要专业人做,专业的人从某些角度来看视角是不一样的,能够帮助企业少走一些弯路。当然,战略也很关键。
饮酒的仪式感也需要有公信力的机构去推广,不然因为每个企业都做自己的酒具,到最后就和现在一样,大家都是各做各的。现代人已经过了大碗喝酒的年代,没人大碗喝酒了,例如做一个对酒文化的仪式感的培训比赛。大家说“你喝红酒就是装X”,虽然很粗暴,但这两个字代表仪式感,因为它有仪式给你装。
10月27日晚间,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营收和净利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财报显示,今年1-9月,五粮液实现营收557.80亿元,同比增长12.1...[详情]
10月26日盘后晚间,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02.SH,以下简称“舍得酒业”)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2022年1-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7亿元,同比增长28,归属于上...[详情]
10月25日,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啤酒”)宣布,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华润酒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酒业”),拟以123亿元收购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简称“金沙酒业”)55....[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