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业内传出维维股份欲出售旗下枝江酒业、贵州醇两家酒厂的消息,据业内传言,目前会稽山、川发展等与维维股份有过接触。
维维收购枝江和贵州醇后,枝江酒业销售额连续5年下降,贵州醇则连年巨亏,这两家酒厂是如何步入今天的境地的?维维到底留下了哪些教训?
出售传闻背后:贵州醇高管团队撤出风波
值得关注的是,出售两家酒厂的传闻与李风云团队撤出两件事几近同时发生。2017年4月初,原洋河副总经理、双沟总经理、买买圈创始人李风云出任贵州醇董事长;然而,仅履职不到三个月,双方便传来分手的消息,李风云带领的团队正式从贵州醇撤离。
在李风云团队撤出后,维维股份出售枝江、贵州醇消息传出,这背后到底有何“隐情”?
有知情人士对酒业家记者表示,维维股份在最初接触李风云及其团队时,双方就股权分配达成约定:维维股份可以放弃对贵州醇酒业的控股地位,李风云及其管理团队、维维集团、东安信乾盛财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分别持有贵州醇酒业1/3股权。
“李风云团队入驻贵州醇后,此前承诺的股权却因各种原因无法兑现,维维还是想要保持大股东地位,最后李风云团队撤出,而维维集团也传出要出售贵州醇和枝江酒业的消息。”上述知情人士对酒业家记者表示。
2017年4月初,曾任枝江总经理的张春雷接替曹荣开担任总裁,曹荣开调回集团另有工作安排。熟悉枝江酒业的陈建(化名)告诉酒业家记者,“曹荣开作为维维集团元老,在集团内部一直被称为‘救火队员’,哪个业务下滑让曹荣开去管,他能止住下滑。”
枝江酒业和贵州醇如今的局面在一些枝江酒业内部人士看来并不意外。据知情人士对酒业家透露,2016年维维股份年会,酒板块几乎没有被提及。
“维维希望回归主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维维对白酒确实力不从心。”陈建对酒业家记者表示。
事实上,去年年底就有传言称,曾任平安信托副总裁的张礼庆彼时在募集资金接手枝江酒业和贵州醇。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有业内人士称“枝江酒业现任总经理杜平乃外部投资者委派。”
维维“饮酒十年”,难出业绩泥沼
维维进入白酒行业已经十年,除了在并购双沟并实现退出大获成功外;后续收购的枝江、贵州醇的业绩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根据维维股份2016年年报,枝江酒业和贵州醇酒业净利润合计为-0.27亿元。
2006年11月,维维股份发布公告,以8000万元收购双沟酒业38.27%股权;收购后,彼时的维维股份成为双沟酒业第一大股东;2008年3月,维维股份再次增资双沟酒业,耗资3600万元持股比例增加至40.59%的股份。
2009年9月,维维股份以3.98亿元将持有的双沟酒业40.59%的股份,转让给宿迁市国丰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度双沟酒业给维维股份贡献的投资收益为2942.74万元,占维维股份2008年度净利润的58.07%,维维股份转让双沟酒业股权让公司取得2.1亿元的净收益。
持有双沟酒业不到3年的时间,高达243%的投资回报,这次试水白酒,让维维股份大获成功;也正是这次甜头更加坚定了维维股份的“白酒雄心”。
2009年,维维股份花费3.48亿元收购了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51%股权;2012年,出资3.57亿元收购了贵州醇酒厂;到了2013年,受“塑化剂事件”的影响,白酒行业的行情已经明显降温,维维股份在行业低点的时候再次出手,耗资2.4亿元进一步收购与枝江酒业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71%。
初步统计,维维股份并购枝江和贵州醇两家酒厂耗资近10亿;而遗憾的是,不管是枝江酒业还是贵州醇,再也没有重演双沟的经营业绩。
先看枝江酒业,根据维维股份2016年年报披露,2016年枝江酒业的年收入下降至8.46亿元,这已经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5年下滑。
再看花了3.57亿元巨资收购的贵州醇。收购后的贵州醇经营业绩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2013年全年亏损了8822万元,亏损总额甚至超过年总营业收入;2014年、2015年的亏损额度虽有下降,但是2015年的营业收入与收购前的2011年相比,已经下滑了30%。
败走麦城,维维“白酒梦”为何折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酒业家记者采访时认为,贵州醇、枝江酒业走到今天根本问题出在大股东维维身上。
熟悉贵州醇的王俊(化名)对酒业家记者表示,维维总部高管亲自干涉贵州醇的日常运营,甚至涉及到产品开发、招聘等细节,乃至业务人员的工资和提成都经过维维集团一对一的审核。”
“李风云进入贵州醇前,就跟维维交涉了管理权限的问题,股权三家平分的方案也是想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王俊在酒业家采访时提到,“根本问题倒未必是外行管内行,说到底还是大股东维维的控制太强,管理非常细。
与贵州醇有合作的某经销商对酒业家记者表示,贵州醇是难得的好酒,拥有独具特色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态工艺,酒的品质也够好,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个做全国市场的白酒品牌;但是维维企业的内部运营机制过于僵化,团队协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既然任命了董事长过去,但是开新品、采购、设计每个环节都受制约,比如开新品又慢又贵的离谱,价格居高不下,让人又着急又痛苦!”
上述贵州醇经销商在接受酒业家采访时认为,贵州醇前任董事长唐士军是个非常有能力的领导,思路非常清晰,做了一些事情但是放不开手脚,说了不算,每个方面都受制约,这是非常让人头疼的。
熟悉贵州醇的人士告诉酒业家记者,“贵州醇安插了不少维维总部一些领导的亲戚过来做销售,几个大片区徐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场上都有维维总部领导亲戚在销售产品乃至甩货。甚至开发一款产品,没到三个月价格就穿底了,贵州醇400元左右的某产品价格穿底至100元左右。”
这一现象也得到了上述贵州醇经销商的证实,“维维高层的亲戚在徐州卖贵州醇的产品卖的很便宜,公司又强制贵州这边市场卖高价,网上产品价格透明,经销商没有利润。”
“贵州醇过去最大的问题是主线产品盈利能力太弱,主力价位段跟不上,酱酒氛围在上升,但贵州醇的酱酒成本很高,知名度不够,市场操作人员也少,工资偏低,贵州醇形成如今的局面有很多的因素。”上述贵州醇经销商对酒业家记者说道。
对于枝江酒业,决策科学性的问题也一再浮现。陈建(化名)对酒业家记者表示,“枝江平均每两年换一任总经理,真正能做这个决定的还是大股东维维,两家酒厂发展受挫根本问题也在于此。”
“内在因素是经营企业的逻辑和惯性,维维团队经营管理自身存在问题;外因在于维维毕竟不是做酒出身,进入白酒行业没有先发优势,经营逻辑也不一样,枝江是泛全国化品牌,维维属于半路接手过来,没弄清楚枝江的逻辑是什么。”陈建说道。
陈建在接受酒业家采访时认为,枝江曾经有很多成功的省外市场,但是真正的核心市场没把握住;维维对于白酒行业的挑战准备不足,一个企业败了绝对不是某个职业经理人能力不行,其实最终都是老板做的判断,选择哪个职业经理人也是老板做的判断,最终还是老板的定位和对方向的把控。
“枝江的几个职业经理人,最早的张春雷在几个酒厂做过,他的逻辑是只要做好团购、盘中盘工作,复制原来在双沟的一套,在枝江还是用这套东西,但是每个企业的基因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酒企的人文历史很强,这就导致了他(张春雷)不会很顺利的接盘。”熟悉枝江酒业的余程(化名)对酒业家记者表示。
余程告诉酒业家记者,“张春雷之后接手的陈红卫更注重的是营销而不是战略,再之后曹荣开去了,曹荣开是有战略意识的,他去的时候行业处于调整期,但是给他的时间真的是不够,
活动是白酒酒庄日常运营的主体部分,可以说,白酒酒庄是靠活动串联起来的,活动是企业社群活动、产品销售与场景体验的具体形式,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简言之,白酒酒庄日常运营什么,其实就是创意活动,组织活动,开...[详情]
今年,由于全球多个产酒国的葡萄减产,加之国际物流费用上涨、汇率变化等因素,进口葡萄酒承受的提价压力越来越大。无独有偶,在进口酒价格上涨的大趋势下,部分国产大品牌的干红葡萄酒单品,其价格也出现了抬头。未...[详情]
日前,洋河酒瓶生产企业大户江苏蓝色玻璃集团因生产污染受到行政处罚。同时,洋河股份遭核心高层减持,业绩增速也与茅台、五粮液逐渐拉大差距。业内分析,伴随白酒市场的进一步调整,洋河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违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