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通告:
万酒招商网官方QQ群目前只有以下三个:335428403,176498584,260062215;其他以万酒招商网名义成立的QQ群所有言论均与万酒招商网无关,特此通告.
万酒招商网
免费注册 会员登陆 代理意向 发布信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位置:酒招商 > 行业动态 > 1978~1987:站在巨匠肩上的酿酒现代化起步
广告

1978~1987:站在巨匠肩上的酿酒现代化起步

guo123456  来源:www.9111.tv   发布时间:2018-06-14  浏览次数:489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开端,从1978年到1987年的十年间,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逐渐向外打开,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包括酒水产业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以酿酒产业为例,1978年我国白酒总产量只有143.74万吨,啤酒总产量41万吨,葡萄酒产量仅6.4万吨。经过十年发展,到1987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已突破431万吨,啤酒年产量跃升为540万吨,葡萄酒产量实现25万吨,均取得明显发展。


在这一阶段,科技的应用成为推进酿酒产业革新的重要力量。方心芳、秦含章、朱梅、周恒刚、郭其昌、熊子书、贺普超、王秋芳、沈怡方、高月明、毛照显、陶家驰、郭宗武、赖高淮等一批酿酒界巨匠,作为酒业科研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对我国现代酿酒技术的进步和酿酒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方心芳是我国微生物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也是酿酒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通过对微生物菌种制曲等技术的改进,他在提高酿酒出酒率、节约粮食成本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汾酒、茅台酒酿造工艺的改进和科学总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科学总结酿酒工艺的重大历史事件,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汾酒试点、茅台试点聚集了一大批中国当时顶尖的科学家。除方心芳外,我国食品发酵工业著名学术带头人秦含章、白酒试点工作主要奠基人和领导者周恒刚、新中国白酒科研先行者熊子书等酿酒界专家均参与其中。在这些顶尖专家的合力推动下,我国酿酒工艺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巨大转变,为改革开放以后酿酒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低度白酒既具有节约酿酒用粮的现实考虑,又符合国际市场对酒精度的规定,但在技术攻关上具有一定难度。


在时任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方心芳的嘱托下,原张弓酒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郭宗武经过多次试验,成功研制出38度优质张弓白酒,开创了我国低度白酒先河,成功填补了我国酿酒行业的一项空白。


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在低度酒推广方面曾做出重要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高景炎曾动员组织北京各大酒厂,针对原65度二锅头酒进行提质降度,分别生产出60度、56度、46度和38度等不同规格的产品,为丰富低度白酒市场进行了积极探索。

被称为“八大名酒之父”的酿酒专家朱梅,是我国掌握现代葡萄酒和啤酒酿造技术的第一代专家,也是我国现代酿酒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作为中国近代葡萄酒酿造历史上最早深入法国葡萄酒产区考察的中国酿酒师,朱梅将西方先进酿造技术运用于本土葡萄酒、啤酒酿造,留下了《葡萄酒》、《白酒酿造》、《啤酒酿造》等诸多详尽介绍现代酿酒工艺的著作,同时培养出一大批酿酒人才,对我国现代酿酒工业发展影响深远。


曾与朱梅合作编著《葡萄酒工艺学》的葡萄酒泰斗级专家郭其昌,是我国第一瓶干白和干红的缔造者。


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内技术人员还停留在为提高甜酒酿造工艺而努力时,郭其昌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研制干酒的产业发展新方向,改变了我国与国际先进的葡萄酒酿造业长期脱轨的局面,对新中国葡萄酒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黄酒迈向机械化生产的关键阶段。作为上海黄酒界的领军人物,著名酿酒专家毛照显在机械化黄酒发展初期大胆进行积极探索,对黄酒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大师级人物不遗余力地奉献出他们的智慧,并身体力行地作出探索和实践,中国酿酒产业才能在短短时间内取得显著发展。回望这一时期的酿酒行业,实际上也是在触摸这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他们是中国酿酒产业坚实的基石,也是缔造产业辉煌的动力之源。




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下面微信二维码
广告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