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正值白酒销售旺季。今年以来,以白酒为代表的酒类板块涨幅遥遥领先。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A股酒类指数企业一共2.7万亿市值,年初至今上涨了92.47%。排名第二的是半导体指数,涨幅84.83%;第三名是工程机械指数,年初至今涨幅66.37%。
可见酒类企业获得市场众多资金的追捧。不过由于目前酒类企业多数估值在高位,明年酒类还有高景气的投资机会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哪家酒类企业的发展前景最大?
为此,《每日财报》从酒类企业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出发,寻找优质酒类企业。
01
行业向龙头集中是大势所趋
在我国酒精市场中,2018年酒精饮品的总消费量达到681亿升,其中啤酒占据71.7%,白酒占据24.6%,葡萄酒及其他酒类占据3.7%,从数据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的饮酒习惯还是以白酒和啤酒为主。
白酒方面,以销售金额的绝对数值测算,茅台、五粮液、洋河三大龙头的市场份额在2016年只有14.5%,而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25.7%,三年的时间内翻了一倍,由此也带来了利润的大幅提升,三大龙头企业过去三年的年平均净利润增速高达26%。
分结构来看,《每日财报》按品质将白酒分为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和区域地产酒,分别观测不同档次的龙头企业的市占率情况,结果如下图:
数据直观反映不同层次酒类的前三位龙头企业占有率,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总共占据了高端白酒95%的市场,次高端这边,汾酒、水井坊、舍得总共占据了次高端白酒93%的市场。而在明显具有地域分散属性的区域地产酒中,洋河、古井贡、今世缘也共计占据了74%的市场份额,龙头集中凸显马太效应。
以上数据统计了我们给出的三个档次中的前三大龙头企业在近三年内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整体来看所有的企业营收都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利润除了洋河(19.90%)以外,也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水平,在行业整体去产能过程中,龙头企业保持了扩张,另外需要注意到,每一个企业的平均利润增长率都高于同期的营收增长率,这也反映了在这一过程中龙头企业的议价能力在提升,利润率处于上涨状态。
02
啤酒市场“五朵金花”争奇斗艳
而在啤酒这边,显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华润、青啤、百威、燕京、嘉士伯五大品牌各省间市场占有率有明显差距,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绝对优势的地区,短期内难以被撼动。从总量来说,并没有绝对龙头,市占率最高的华润雪花也仅有23.3%,青岛啤酒次之,二者之和也不到40%。但另一个趋势是在过去五年内前五大厂商总和市占率从65.2%提高到70.4%,整体是上升的,反映出行业向头部企业集聚的特征。
除此之外,五朵金花中只有燕京啤酒的市占率下降了,其余都是上升的,做股票的投资者可以对比一下股票的走势,同期青岛啤酒和重庆啤酒(嘉士伯)都是上涨的,只有燕京啤酒在跌。
图中数据显示五大企业的营收变化并不如白酒企业那么明显,这也证明了《每日财报》以上提到的五朵金花很难抢占彼此的市场,都有各自的优势地区,只能蚕食小酒企获得市场份额。之所以净利润波动较大,仔细研究发现,扰动因素多为资产减值损失和投资收益,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大,公司的毛利水平几乎和营收保持同比例变化。
03
行业格局变化的幕后推手是什么
1.酒类去产能——数量做减法
在过去几年,不仅仅是周期类行业去产能,酒类行业也在去产能。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6-2018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从1606家减少到1445家,白酒每年总产量从1358万千升降至871万千升,降幅35.86%;而同期规模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收入仅从6126亿降至5364亿,降幅12.44%,意味着剩余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效益出现明显改善。
啤酒市场亦是如此,在过去两年,中国规模以上啤酒年产量从4506万千升降至3812万千升,降幅15.40%,但同期规模以上企业的收入却没怎么下降。
2.消费升级——价格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