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住旺季的销售价格,
贵州茅台第四次举起了处罚的大棒,在
白酒的弱市环境和经济环境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贵州
茅台是怎么了?
当经销商在“窜货、低价销售”的时候,肯定会知道与贵州茅台签定的相关协议,第四次被处罚的这一批经销商也肯定知道,前几次被罚的事情?那为什么经销商还前赴后继,不断踩踏贵州茅台的底线呢?让旁观者不可思议,每一次事件还都大肆宣传,贵州茅台是在炒作自己的存在吗?
其实,要了解上述问题的原因,看一看当前的经济环境,就会明白了,飞天茅台的饮用者与购买者不是一体的,同一瓶
茅台酒从2000多元一瓶降到现在的800多一瓶,而且还是厂家强压之下的价格,就能大概看出来一些所以然来。
从多个媒体的分析来看,茅台对自己做的事情肯定也有自自己的分析,也属于无奈之举,要完成一定的政治任务,但这与高端白酒市场容量萎缩有了很大的冲突,光靠个人消费者,去喝800多元的茅台,应该是有一点强人所难。
“控量保价”是厂家的另外一个选择,但茅台之前的放量让茅台酒的价格不攻自破,物以希为贵,一方面想不计后果的出货,一方面要维护价格,关键的另外一方面消费需求大幅下滑,历史的发展是不以某个厂家的意志为转移的,经销商在惩罚与生存面前如何选择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茅台酒的产量一直号称是有限的,但现在好像随时随地还是平价就能买到茅台酒,厂家与消费者在两头,经销商就是一个渠道,但现在,茅台好像要把渠道当成蓄水池了,这样做,好像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