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
茅台集团应对行业深度调整,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千亿级企业的重要战略阶段。为实事求是总结公司“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科学准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态势,客观评价内部经营管理和资源能力现状,科学制定
茅台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公司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核心策略、业务战略及实现路径,使规划成为茅台集团“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宣言和行动纲领,茅台集团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从去年6月启动编制工作。先后开展上百人次的访谈调研,召开5次编制会议,充分听取和参考包括贵州省、遵义市国资委在内的规划建议,按照“坚持吃透上情,把握内情,掌握外情”、“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统筹”等原则,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去年10月形成初稿,专门召开专题汇报会、专题审查会,又进行了大量的征求意见和修改,于2016年2月经茅台集团董事会审议修改后,最终完成定稿。规划共12章53节,包含外部环境研究、内部资源能力评价和行业对标分析、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及实施计划等主要内容。
茅台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出炉,引起业内外强烈关注。作为中国
白酒领军企业、一张香飘世界的中国名片,茅台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视野宏大、令人振奋。
毋庸置疑,作为中国国酒,茅台集团如何实现千亿级企业目标,如何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是一件值得国人期待的事情。为此,我们将从本期起,全面解读茅台“十三五”规划。
产融结合投资控股打造千亿级酒业航母
茅台集团“十三五”规划出炉
东经106°22’,北纬27°51’——赤水河谷茅台镇段,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以及全球酒业关注的焦点。
这里是
贵州茅台(600519)集团的核心主产区所在地。
五一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在持续占据“股王”之位两月有余后,贵州茅台大涨3.50%,报收260元,复权价创出历史新高。
上市15年来,“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的桂冠,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这家中国知名品牌所占持有。
业界人士敏感发现,茅台股价高昂的背后,一个更重要的信号已然升起——贵州茅台历史上变革力度更为深远的企业战略——《茅台集团“十三五”规划》已经出台,并在集团上下进行紧密部署,强力推进。
这部规划开宗明义,对贵州茅台未来五年的企业目标作了自我定位:“致力于成为全球蒸馏酒第一品牌,通过产融结合打造多元化发展的大型酒业投资控股集团,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部规划的出台,标志着茅台即将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传统企业,向有着核心产业,以资本为纽带、以要素为平台,跨领域、多元化的国际控股企业集团演进。
未来五年,在贵州这片发展的热土上,新的贵州茅台将再造腾飞。

茅台的走向,不仅事关一家标志性企业的战略定位,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
一、从明星企业走向产融结合的行业巨头
目送“十二五”悄然离去,“十三五”如期而至。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摘自《茅台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
告别“十二五”,中国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放缓,面临深度转型的关头,迈入“十三五”的大门。
2010至2015年,是茅台发展历史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最大、行业调整最深、市场变化最快的五年。公司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中逆势上扬,刷新了历史上实力最强、发展最快、品牌影响力最强等一系列记录。“十二五”期间,茅台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跨越增长,实现白酒产量39.5万吨,较“十一五”增长92%,年均增长8.93%。其中,
茅台酒基酒产量17.3万吨,较“十一五”增长72%,年均增长4.13%;销售收入(含税)1825亿元,较“十一五”增长233%,年均增长21.85%;利润总额994亿元,较“十一五”增长258%,年均增长23.49%;上缴税金660亿元,较“十一五”增长222%,年均增长22.85%;工业增加值1404亿元,较“十一五”增长273%,年均增长26.45%。
今天,贵州茅台,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
与5年前不同,站在“十三五”起跑线上的贵州茅台,已是不折不扣的“巨无霸”企业:股票市值,已从五年前的1700多亿元,增长至今天的3000多亿元,茅台集团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大关,达1050亿元,而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超过
国际酒业巨头保乐力加,贵州茅台股份的盈利水平已跻身国际酿造业的第一阵列。而贵州茅台的品牌估值,更是频频亮相于全球品牌价值五百强的阵营,与可口可乐、帝亚吉欧等饮料大牌比肩。
企业界,对这个中国品牌的未来走向,尤其是它刚刚宣布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尤其关注。
“面对‘十三五’,我们与世界一线企业为参照系,高标准制定战略规划,让茅台发展成为引领产业的茅台,追求卓越的茅台,创新驱动的茅台,生态和谐的茅台,享誉全球的茅台。”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这样表示。
作为中国白酒业的领军企业,贵州茅台“十三五”呈现的是一种怎样的自信?透过这份精心描绘的5年蓝图,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茅台,正在浮现——
到2020年,贵州茅台集团的白酒产量将达到12万吨,龙头产品茅台酒的产量达5万吨,整体收入达到千亿元级,综合效益稳居行业第一;在集团内部培育2至3个上市公司,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把茅台集团打造成产融结合的国际化酒业投资控股集团,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引领带动中国酒业健康发展,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以核心产品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未来的大茅台时代,已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单线模式——传统核心产品积累的现金流,通过股权、投资等手段,进入金融、大健康、旅游、物流等相关领域,由此为企业的成长,打造新的增长平台。
茅台集团在规划中如是表达:坚持“一品为主,系列开发,确保做好酒业文章,做精主业,上下延伸,理性拓展酒外天地”的战略总思维;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协调”的总方针,坚持“自我加压、加快转型、协调发展”的总基调,以及“稳中求快、快中保好、又稳又实”的总要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贵州工业强省的战略契机,探寻新常态下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模式。
细读规划可以发现,托起“茅台大厦”的将是“四大板块”。即,以酒类业务为核心,积极发展上下游一体化业务,推动关联多元化业务发展,加快金融板块发展步伐,努力打造产融结合新格局。从白酒专业化经营发展为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综合性集团,茅台的总体业务布局充分体现了协同效应。
从明星企业走向产融结合的行业巨头。一连串数字的背后,不是简单的项目叠加。仔细阅读茅台的规划提要,我们发现,这不只是一部加速奋进的动员令,更是一次突破发展瓶颈,产业再布局,机构再调整,战略新定位的深度改革计划。
二、从老品牌到新超越
“十三五”是茅台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千亿目标的重要战略阶段。
——摘自《茅台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
2015年11月2日,省委书记陈敏尔把十八届五中全会后调研的第一站选在茅台。
陈敏尔深刻指出,“打破”才能有生机,创新就会有前途。茅台集团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创新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正确处理好产量规模与质量效益,传统工艺与现代经营管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