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世人皆知“小饮怡情,豪饮伤身”,却往往忽略了酒的另一个重要功用——治病。
在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医”字繁体字为“醫”,下半部分的“酉”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班固在《前汉书·食货志》中称酒为“百药之长”,充分肯定了酒的治病效果。
酿酒与治病的最初渊源
“人们酿酒最早就与治病密不可分。”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主任医师余安胜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酒问世之前,人们生了病往往寻求“巫”的帮助,而随着酒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发现这种用谷类和酒曲酿制而成的液体,味甘辛而性热,无毒,可以进入病人的心、肝二经,具有一些神奇的功效。
正如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的:“酒,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拂郁而消沉积,通隔噎而散痰饮,治泄痢而止冷痛”。
商代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鬯”意为“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这可能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用中药制酒的记载。
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酒还可以让药力更迅速地到达全身的经脉,有助于药效更好地发挥,而以酒送服中药,可以借助酒的辛热之性,缓和药物的寒性,以调整中药的性味。
古人不仅常用酒来服药,更是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药与酒结合,既可治疗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中药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
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中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如果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可提高疗效。
我国是研究酒与健康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治病和保健两种功效在传统中医学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掘。
酒能治什么病
酒的治病和保健两种功效在传统中医学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掘。图为宁夏中宁县中医院枸杞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调试枸杞药酒
在治病方面,中药里,用到酒的方子很多。
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载的炙甘草汤,就是将包括炙甘草在内的九味中药,放在清酒和水里面煎煮,这是主治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
《金匮要略》里也记着一个方子,叫栝楼薤白白酒汤,它是栝楼、薤白、白酒,三味同煮,分温而服,其作用主要是扩张血管,抗缺氧,抑制心率不齐,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等等。
据余安胜介绍,因为酒性热,所以酒方主治一些寒凉性的慢性疾病。
目前曙光医院的酒方已经覆盖了骨伤科、风湿病科、皮肤科、传统中医科、内分泌科、针灸科、治未病中心等8个科室。
比如,在最早开设酒方门诊的骨伤科,酒方可用于治疗腰腿疼痛、腰膝酸软、腰间盘突出、筋骨损伤等病症。而在皮肤科,酒方则对黄褐斑、肤色暗沉、血虚诸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血管炎方等病症有效。
在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看来,酒方作为中药制剂的一种,也可以是人们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酒的保健功能在明清时期就曾被开发得相当好,药酒的功效在清宫里被高度重视。乾隆皇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长寿的,他常用的药酒方子,如龟龄集、松鹤万年春、松苓酒,等等,都保留在医案中。
在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展示柜中,有不少药酒。
余安胜和张晓天都告诉本刊记者,以酒入药也并非中国特有的传统,国外同样应用广泛。
与我国药酒多用高度数的白酒泡制不同,一些国家更习惯采用葡萄酒。有“狂热的酿酒师”之称的古埃及人,就曾经将芫荽、鼠尾草和松树树脂等的有效成分加入葡萄酒中,使葡萄酒担任了止痛药和防腐剂的角色。
而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更是掀起了一场葡萄酒医药运动。当时流行的话题是,什么品种的葡萄酒对哪种疾病最有效。比如,安茹(Anjou)葡萄酒可以治胃灼热吗?每天半瓶梅多克(Medoc)葡萄酒是否可以缓解腹泻,等等。还有无数关于葡萄酒对铁的摄入、消化、增进食欲、延年益寿、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作用的研究。
酒方怎么配
传统药酒的配制一般选用酿制精良的白酒、黄酒或南方人喜爱的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酿制的白酒和糯米酿制的黄酒为最佳。一般认为酒的度数越高,浸出药材的效果越好。通常以40~60度的高度酒为宜。
习酒在1998年8月31日被茅台集团收购,为了纪念这个事情,专门推出了一款酒——习酒窖藏1998。发展到现在,这个单品已经历经20多年,2021年的时候,酒厂已经宣布窖藏1998停产,由此带动了这款酒...[详情]
我国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白酒文化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无论是家庭聚餐,商务宴请,还是工作聚餐,白酒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所以,每个人都应当了解知晓饮酒的礼仪,在饮酒倒酒敬酒的细节之中,处处体现着一...[详情]
在中国白酒的十二大香型中,酱香和浓香无疑是两大主要香型,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白酒市场。以前是浓香型一家独大,有五粮液,泸州老窖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代表。近几年,酱香型白酒越来越被酒友们认可,而且还有了一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