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通告:
万酒招商网官方QQ群目前只有以下三个:335428403,176498584,260062215;其他以万酒招商网名义成立的QQ群所有言论均与万酒招商网无关,特此通告.
万酒招商网
免费注册 会员登陆 代理意向 发布信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位置:酒招商 > 酒水百科 > 百科 > 比“失身酒” 更可怕的 是监管失位
广告

比“失身酒” 更可怕的 是监管失位

陈少华  来源:www.9111.tv   发布时间:2016-09-07  浏览次数:560
近日,有多篇网帖在微信朋友圈热传,称一种名为“四洛克”(FourLoko)的美国酒精饮料,由于其含有咖啡因、酒精及牛磺酸等,喝完后易使人神志不清、酒精中毒,甚至死亡。由于其强劲的酒力,不少网友给这款名为FourLoko“四洛克”的酒起了“一罐断片”的别称,甚至称它为“失身酒”。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国内消费者接触到的版本相当于“一瓶高度啤酒+红牛+人工色素+人工香料”,饮用达到一定量后,就会刺激中枢神经,严重时,甚至使饮用者产生幻觉。所以说它“一罐断片”不是没有道理。至于“失身酒”这个不太雅观的名称,则明显存在逻辑硬伤。正如一把菜刀,你用来切菜不过是炊具,若用来杀人,它就是凶器,怎么定性在于你怎么个用法,跟刀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酒或饮料也同理,只有好喝不好喝之别,哪来失身之说?严格说来,任何一种酒过度饮用都有可能导致失身,关键看怎么把控。

然而从“四洛克”到一罐断片,再到“失身酒”,名称的不同,带来的宣传和营销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只是叫“四洛克”,那不过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外国饮料,鬼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说不定还以为是某种感冒药。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饮料市场,想必销量是极其有限的。化身“一罐断片”,就很接地气很中国,体现了产品特质,更容易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至于“失身酒”,则有了色情和诱惑的意味,迎合了一些人的暧昧消费心理。想想都知道,这只是某些商家为提高销量而使出的伎俩。

“失身酒”出现在市场中,在引发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追捧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忧心忡忡。有人说,“失身酒”属于恶俗营销,迎合了一些人的低级趣味,挑战了社会的公序良俗。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有别有用心者拿“失身酒”来祸害他人?此前就有报道称,南京3名女孩饮用后,被人翻包却浑然不知。这些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但也大可不必对“失身酒”过度阐释。

按照《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失身”这样的色情用语毫无疑问在禁止之列。但事实上“失身酒”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它甚至根本不是一种酒,也不可能出现在正式的广告宣传之中,因此不必担心。再者说,虽然有不少消费者是慕“失身酒”之名而来,但也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噱头和段子,并不是真的抱着让谁失身的目的。据说“四洛克”成为中国的“网红啤酒”之后,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录制影片或拍照记录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在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也有不少人甚至“以身试酒”,直播喝“四洛克”的过程。“失身酒”大有被玩坏的趋势,实际上也是对流行文化的一种解构,表达的是对新鲜事物的天然好奇和乐于尝试的一种社会心态。

相比“失身酒”,我觉得监管失位的问题可能更值得关注。据了解,由于“四洛克”烈性较大,有一定的危害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对“四洛克”的生产厂家进行警告,认为他们生产的鸡尾酒中同时含有酒精和咖啡因,之后厂家修改了配方。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监管部门对市场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并且有非常成熟高效的防控体系,一旦发现某种产品有安全隐患,便能迅速做出应对。那么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四洛克”究竟是原来的配方,还是改良后的配方?有没有取得销售许可证?食品监管部门有没有注意到这种产品?从一些商家所卖产品没有中文标识,疑似从非正规渠道进入国内,以及某些淘宝页面显示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相关宝贝”,而多数商铺仍在正常销售等情况,其实都可以看出监管上的缺位和滞后,这才是最令人感到担心的事情。一个恶俗的“名称”并不会害人,害人的是违禁商品本身。



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下面微信二维码
广告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我来补充

验证码:双击更换验证码
匿名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