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通告:
万酒招商网官方QQ群目前只有以下三个:335428403,176498584,260062215;其他以万酒招商网名义成立的QQ群所有言论均与万酒招商网无关,特此通告.
万酒招商网
免费注册 会员登陆 代理意向 发布信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位置:白酒代理 > 酒水文化 > 波尔多葡萄酒为什么这么有名?
广告

波尔多葡萄酒为什么这么有名?

yidi  来源:www.9111.tv   发布时间:2016-12-28  浏览次数:577
今年4月,马云买下波尔多酒庄Chateau de Sours,成了波尔多第120位中国酒庄庄主。

 

这也不稀奇,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全世界最富庶的商人都曾像中国人这样涌向波尔多,荷兰人、德国人、英国人……他们也都曾经在波尔多大举购入酒庄,有人干脆在波尔多当地安家,后辈们做了地地道道的当地人。

 

而波尔多的葡萄酒,虽然市场上也存在着起起落落,却一直伫立在世界舞台上,经久不衰。

 

让波尔多的魅力如此持久的,除了风格和品质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最近偶然整理出的两个故事,或许藏着答案。

法兰西第一帝国颁授的私掠许可证,1809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颁授的私掠许可证,1809年

1、波尔多风格

历史上,欧美大多数国家都曾经颁布过所谓“私掠许可”政策。只要民间武装船只向政府缴纳一笔费用,就能在战争时期合法的抢劫敌国的商船,把财富据为己有。


18世纪初,“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几乎卷入了所有欧洲君主国家。并不生产葡萄酒的英国同时与葡萄酒大国法国和西班牙为敌,只能一边从葡萄牙买酒解馋,一边寄希望于自己国家那群“合法海盗”。

 

1703年,第一艘波尔多货船被英国海岛俘虏,船上满载的波尔多红葡萄酒被运到伦敦,以每桶25英镑的标价公开拍卖。

1705年,Pontac家族旗下前后三艘货船被抢,包括侯伯王(Haut-Brion)和玛歌(Ch. Margaux)在内,718桶顶级波尔多葡萄酒被运到伦敦拍卖,每桶起拍价60英镑。
1706年,被掠夺的葡萄酒数量和种类持续暴增…苏岱的贵腐酒,白兰地,其他来自左岸的红葡萄酒都成为海盗们的战利品。
1707年,拉菲(Lafite)和拉图(Latour)酒庄最新年份葡萄酒也在运输途中遭抢。同一周,装载了超过200桶包括侯伯王在内顶级葡萄酒的“自由号”商船,也同样被英国海盗劫走。
……

 

抢来的波尔多葡萄酒就这样源源不断的供往伦敦的葡萄酒市场,随着拍卖行的木槌一次次落下,运送到上流社会的酒窖和达官贵人的餐桌。

 

抢劫的速度后来甚至超过了拍卖速度……伦敦塔附近的拍卖行干脆开设了零售店,直接开始零售。通过海盗们辛勤的努力,英国人清晰的了解到海峡对岸最好酒庄取得了哪些进步,并且为此著书立说,保存至今。

 

然而,就像葡萄酒作家休·约翰逊(Hugh Johnson)在整理这段资料时评价的一样,劫掠船的战果大的可疑了。以1705年为例,当时侯伯王酒庄一年的产量恐怕只有50桶左右,即使算上拥有者Pontac家族旗下的其他酒庄,718桶这个数目也还太过骇人听闻……这个当时波尔多最有权势的家族,居然会蠢的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篮子里?

 

第二,Pontac家族三艘货船被抢的时间发生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如果这还可以称之为不幸的话,波尔多的其他商人居然不懂得以此为戒,大家的货越装越多,酒越挑越精,配的护卫越来越少,简直就是为了被抢才出海一样。

 

最后,这些海盗的品味好的过头……拉菲、拉图、侯伯王和玛歌这四家当时最顶级酒庄的作品,一家不差的全部遭到劫掠。当时离美国总统杰佛逊提出波尔多分级还差80年,比酒商提出4等级制早120年,离神圣的1855列级名庄还差150年……是谁,能站在海盗船上,却拿着全波尔多最好酒庄的名单?


所以,虽然没有任何酒庄或者劫掠者留下彼此交易的记录,但上面的破绽都指向一个结论——所谓的抢劫,会不会是酒商们自导自演,安排给两国政府看的过场。

 

国战鼓励平民抢掠,商战促使敌人合作。为了伦敦市场,可能就算是海盗,波尔多人也能合作起来。

 

2、波尔多式合作

 

也是一个藏在细节里的故事。

 

纳粹魔爪下的波尔多

 

二战时期,德军的占领给波尔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他们公开洗劫了波尔多最好的酒窖,没收了犹太家族和英国企业拥有的酒庄,再用低到不像话的价格强制买入了数百万瓶其他酒庄的作品。另外,好像还不够乱似的,军人又控制了有色金属的生产。当时唯一能防治葡萄园霉病的硫酸铜因此停产,那几年,葡萄园的霜霉病和白粉霉病格外严重。

 

不过战争也让波尔多与德国间贸易量大增。纳粹政府就这样用远低于战前的价格,源源不断搜刮法国葡萄酒,再送去给德国军官们享用。

 

早在被占领前的30年代,波尔多就坏年份连连,葡萄园元气大伤。这段时间又由于大多数青壮年男性都去战场了,酒庄更是面临着劳动力短缺、设备缺乏维护、资金不足、霉菌爆发和糟糕的天气……

 

这种情况下,波尔多葡萄园的产量居然一路飙升了……

 

实际上,德军占领时期,波尔多单位葡萄园的产量飙升到了20世纪初的3倍有余。

……

 

这些葡萄藤严重营养不良、疏于修剪、霉病颇多,酿酒时也是不加筛检,所有采收来的葡萄全部一股脑的倒下去准备发酵。没去打仗的妇女和儿童们,简直就是憋足了劲头,竭尽全力的酿造那些尽可能寡淡、生青、带着霉菌污染、暗淡拙劣的烂酒来……

 

纳粹也不傻,为了控制品质,他们启用了一个全新的职位——Weinführer(葡萄酒监工)。这些人是葡萄酒的专家顾问,由德军官方聘用。在葡萄酒生产上,这些人可以说拥有生杀大权。二战期间,波尔多和勃艮这样的葡萄酒重点产区,都有葡萄酒监工入驻。

 

波尔多的监工名叫Heinz B?mers,他的家族早先在波尔多当地从事过葡萄酒贸易和酒庄管理,本人因此被纳粹提拔。但他的工作堪称无用——波尔多人送来的葡萄酒经常以次充好,不仅品质不堪,甚至还伪造产地信息。监工大人的记录则是一笔糊涂账,记录颠三倒四,混乱不清。B?mers先生辩解说,这些波尔多人阳奉阴违简直达到化境,根本没法管理。

 

就这样,尽管纳粹们严防死守,糟糕透顶的波尔多酒被源源不断的输往德国,供应给德军军官们……这可能也是葡萄酒人在战争年代,能做的最无奈抗争吧。

 

1944年7月,法国光复,1945年9月,给无数人带来巨大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

 

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心灵上,波尔多人从战争中恢复的很快,他们不仅重建了家园,很快又和德国人做起了生意。

 

所有的买卖中,有一项值得特别提一句。一度被德国人占领没收的木桐酒庄回到了犹太人,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手中。

 

男爵和纳粹可以说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还是和全新的德国开始了正常贸易,还为木桐酒庄设立了一位德国总代理。顶级波尔多酒庄的全国独家代理,可是个难得的肥差。

 

而男爵找的代理,就是当年纳粹在波尔多的监工,Heinz B?mers。

……

 

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的载于史册,但这位监工先生当初波尔多人耍的团团转,到底是因为他能力不足,还是因为他早就选择站在波尔多酒庄一边了呢?

 

相信大家都明白了。

 

但如果说起波尔多庄主们,我发现他们简直人人都是社交的高手,几乎每一位都热情好客、彬彬有礼还妙语连珠,堪称生意人的典范。

 

这种行事作风,可能就是过去三百多年学习经验的积累吧。即使是逆境时期,波尔多人也能优先通过合作的方式,找到真正最有利于自己的道路,保证酒庄的长期发展。

 

这才是波尔多产区长盛不衰的秘诀吧。



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下面微信二维码
广告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相关资讯推荐
  • 酒局中的规则 你会敬酒么?

    酒场,喝的不光是酒,还是礼仪,是感情,是工作,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和谐的酒场。生活中,酒局饭局是必不可少的。饭可以不吃但礼绝不能少,酒桌上的礼仪看似简单实则深有奥妙。人是一...[详情]

  • 饮酒不醉最为高 见色不迷是英豪!

    酒色财气是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既是人生四戒,又是我们凡人所离不开的东西。酒色财气,有度皆可养生;贪嗔痴慢,无著便是菩提。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北宋大...[详情]

  • 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有啥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

    不少酒友对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等概念区分不是很清楚,以为酿酒师一定会调酒,而会调酒就一定会品酒;既然会品酒,那么做一个侍酒师一定没有问题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这种想当然的想法还是有点&quo...[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