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礼仪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是一些地区的特定礼仪,尤其是在闽南地区,“七分茶八分酒”就是指给客人沏茶只宜沏七分满,而斟酒则以斟八成为宜。酒斟八分满的意思暗示喝酒的人不可贪杯过量,少斟节饮才既不会伤身体又不会造成浪费,常言:“酒满欺客”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其实有的地区也有“七分水,八分茶,酒满上”的说法这里不做讨论。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礼仪呢?这就来源于王安石和苏东坡之间的一段故事了。
文化典故
相传有一次王安石作了咏菊诗:西风作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没有写完,有客人拜访就去见客了,恰巧苏东坡来,看了这两句诗,提笔写道: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因此,苏东波被贬去湖北,临行前,王安石交待:待得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水回来。在黄州的秋天,苏东波明白黄州的菊花是不落花瓣的,非常佩服王安石。
三年后,苏东坡考绩回京城,特意到三峡取水,可是只顾贪看美景,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打算让船夫回头时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水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苏东波一想有理,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
苏东坡回到京城送水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新赐贡茶,用扬子江中水冲泡。苏东坡不待王安石开口,忙抢先说自己在黄州的经历:菊花确实有不落瓣的。茶泡好,王安石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三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苏东坡吓了一跳,赶忙把情况说明。王安石说:“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苏东坡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这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陪茶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苏东波一句也不敢回应。从此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的美谈和礼仪。
“七分茶八分酒”到了今天不仅仅是礼仪更多的是赋予新的意义:行事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待人宽容之心,处世淡泊从容。正所谓:接受平凡,接受遗憾,接受人生之中的不完满。太满则亏,太盈则泄。不太满的人生,或许才是真的圆满。如果大家有更多的礼仪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或轻酌会踊跃发言。
酒场,喝的不光是酒,还是礼仪,是感情,是工作,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和谐的酒场。生活中,酒局饭局是必不可少的。饭可以不吃但礼绝不能少,酒桌上的礼仪看似简单实则深有奥妙。人是一...[详情]
酒色财气是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既是人生四戒,又是我们凡人所离不开的东西。酒色财气,有度皆可养生;贪嗔痴慢,无著便是菩提。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北宋大...[详情]
不少酒友对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等概念区分不是很清楚,以为酿酒师一定会调酒,而会调酒就一定会品酒;既然会品酒,那么做一个侍酒师一定没有问题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这种想当然的想法还是有点&quo...[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