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下发《关于停止接收国窖1573订单及暂停国窖1573货物供应的通知》;
7月29日,四川古蔺郎酒销售有限公司下发《关于郎牌郎酒系列产品价格调整的通知》,上调53度郎牌郎酒系列产品价格,从每瓶上调29元到60元不等;
7月29日,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通知称,对52度500ml红坛酒鬼酒停货,并将黄坛酒鬼酒战略价上调30元/瓶;
8月1日起,剑南春旗下的高端产品系列——剑南春东方红1949和东方红(红瓶),零售、团购指导价上调100元;……
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是中秋、国庆双节了,在消费淡季涨价,市场对上调价格的敏感度较低,顺势迎接旺季到来,似乎成为白酒业的“标准动作”,但在疫情尚未完全褪去,在消费信心并不充分的背景下,中高端品牌掀起的这一波涨价潮,是出于怎样的市场考量?
好酒,拥有涨价的底气?
先看上半年的统计数据:2020年1~6月,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总产量2718.53万千升,同比下降3.29%;销售收入3952.46亿元,同比下降3.37%;利润838.14亿元,同比增长0.72%。其中,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350.15万千升,同比下降8.59%;销售收入2736.68亿元,同比下降1.27%;利润729.92亿元,同比增长2.22%。
酿酒总产量、销售收入下降,利润却实现逆势增长,这说明酒类消费的结构性增长日益显著,也就是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消费升级的趋势仍正在继续,中高端产品在酒类消费中的占比正在逐步加大。
从理论上说,好酒是行业的刚需,高端酒似乎可以“顺势”而涨,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白酒行业呈现的统计数据是规模以上企业的产能和利润的汇总,况且,无论从1~6月行业的统计数据,还是白酒市场呈现的真实状态看,白酒市场已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态势,市场效益向名酒集中、向强势企业集中的现状愈演愈烈,有名酒品牌在一些区域市场出现了销量的大幅下滑,名酒不仅对区域品牌的市场下沉愈演愈烈,名酒之间的博弈也在悄然加剧。
新一轮涨价潮来袭,“价格对标、抢份额”,成为此轮涨价赛道的“醒目”标签。
对于此轮涨价潮,智邦达咨询董事长张健分析认为,“各家酒企的涨价各有千秋、各有意图。比如国窖1573的涨价,是想对标五粮液甚至是超越五粮液,而国窖1573的供价可能还没有完全涨上去。不同企业的涨价动作各不相同,有的是涨出厂价,有的是涨供货价。无论如何,这种涨价逻辑是对的,因为市场的消费总量是缩小的,如果企业不进行价格的上调,如何来实现业绩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讲,量价背离的状态还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
是标准动作,还是稳定市场预期?
7月28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基酒产量4.81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产量3.67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1.1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39.53亿元,同比增长11.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02亿元,同比增长13.29%。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3.36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净利润95.08亿元,同比增长8.9%。
对此,华西证券分析认为,“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的贵州茅台,中间批价也曾一度从2400元快速跌落至1800元,但此时的茅台对于量价管理已经驾轻就熟,很快飞天茅台批价重回2500元。批价重新站上2500元的茅台,背后也在不断酝酿量价的持续提升。”
多家机构看好贵州茅台的提价预期,从高端、次高端市场的预期来分析,东兴证券认为,“高端白酒业绩确定性强。茅台批价在2450元左右,部分地区继续小幅上涨,社会库存未对外抛售。此外,五粮液、国窖1573的批价与零售价也稳步上行,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