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场所谓的调整源于市场的不动销,原有平衡被打破,重构首先是一系列新的平衡形成,多个平衡关系被打破,随机新的平衡逐渐形成,这些平衡莫不以销售为中心。
产能与销售的平衡:13年之前,白酒的产量和收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以两位数增速发展,尤其是12年,增速大幅提升,产量增长达到了12.4%,销售收入增长近27%。销售形势好的时候,产量增长会水涨船高,反之也是如此。13年后,产量与收入一起下降,14年甚至双指标降到了个位数,再也没有出现12年前那种大干特干的局面。
产量和销售收入是一个很简单的新的平衡,但这个平衡背后还有整个产业链纵向的新平衡,白酒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都出现剧烈变化,上游来讲,原酒和包材(设计)这两大类收到的影响非常大。14年开始关于原酒企业关门的消息便不断传来,很多规模较大的原酒企业也纷纷缩减生产规模。受行业形式低迷的影响,原酒企业销售疲软,资金回笼乏力,资金链受到考验,贵州茅台镇,四川泸州和宜宾等重要的原酒生产区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剧烈。在行业重构三年中,原酒的供应,以及包材商们不得不进行调整以迎合下游客户的新需求,比如用价格换订单,同时也在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包材企业们纷纷开始注重大众价位产品的设计开发。三年之后,白酒企业和上游供应商基本实现了稳定,制药供应商能够随行救市,面对现实就能获得生存。
但白酒企业和下游经销商新平衡的获得过程更为剧烈,过程中伴随着经销商去库存的巨大难题。
价格与销量则是白酒市场第二个重要的平衡。量与价是衡量整个白酒市场发展快慢的核心指标,互相关联,量价齐升是黄金期,量价齐跌显然不妙,在下滑过程中,这两者需要统一步幅。五粮液销量下滑,随机降价,短时间牺牲价格换取销量,销量平稳随即回复价格,这是一个寻找量价平衡的极佳案例。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销售形势好与坏与其区域布局有关。这几年收缩战线的企业不少,四特,酒鬼酒,沱牌等,但怎么收缩,收缩到何种程度,则是对企业品牌,资金,团队的综合考量。这已是一种新平衡。
中国酱酒产业一直有着“以弱胜强”的自豪感。在浓香第一、清香其次、酱香第三的白酒市场中,酱香型白酒产业以不足3的产量贡献行业30以上的利润,确实有资格感到自豪,但终归处在“小时代”。2013年白酒行业遭...[详情]
据可靠数据显示,中国约有千万人口从事电商相关的工作,电商几乎覆盖了整个日常生活。自中国励志创造出“中国的纳斯达克”,新三版市场一直是电商大军的必争之地。以酒行业来说,从2008年开始,酒电商市场上成长...[详情]
随着茅台、五粮液的降价,未来高端白酒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同时白酒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变化,白酒行业可能会像乳品、啤酒等行业一样进入整合阶段,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在本文中,经股网的股权专家,将从企业经营的实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