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能贮存一百年以上。1996年6月9日,在原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搬迁过程中,施工的工人在清理工地时,无意中发掘出一个大型木质容器。从容器破损的部位,人们见到里面盛满了淡黄色的液体,同时还闻到从中散发出的浓浓酒香。经过酒厂老师傅认定,这是多年前老酒厂用于储酒的木酒海。听说酒厂里挖出了宝贝,考古专家们迅速赶到了现场。当时共出土了四件木酒海,考古专家们从写在木酒海内层封口纸屑上的封印上发现,这些酒封存于清朝道光廿五年,也就是公元1845年,在1996年发现的时候,已经保存了151年。这些穴藏贡酒4木酒海(装酒的容器),内藏原酒4吨左右。经国家文物局鉴定,这批穴藏了一个半世纪的贡酒,实属“世界罕见,珍奇国宝”。专家为之取名为“道光廿五”,并以文物博函〔1998〕622号文件定为文物,成为全国唯一的液体文物。1999年,道光廿五的木酒海及10公斤原酒,作为上世纪的最后一件稀世国宝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所珍藏。
白酒酿造出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其香、味才会变得醇和、爽净、柔和顺口、味协调、余香长。这是因为白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改变了酒的口感,提高了酒的醇和度,为成品酒的勾兑调配打下了基础。白酒是含香味物质的高浓度酒精水溶液,其中占98%以上的是酒精水溶液,占不到2%的香味物质是微量成分。这2%的微量成分,是由多种物质构成的,包含丰富的醇、酸、醛、酯等多种物质。酒精溶液是决定酒体刺激味和辣味的主体,微量成分在各种酒中各自的含量和相互的比例不同,加上它们各自的呈香呈味的强度不同,构成了各种酒的不同香型和不同风格。白酒在贮存过程中,其主体及微量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因此,新酒与陈酒在口味及风格上有了较大的差别。
白酒在储存过程中,乙醇分子、水分子和香味分子间会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缔合分子团。缔合度越大,酒精分子的自由度越小,酒味越饱满,酒的柔和度就越好。其缔合结构的稳定性与酒度、储存期有关。
新酒或普通酒中存在一些低沸点的不良成分,这些物质会使酒体出现较大的刺激感,香气和口味都不够纯正。经过长期储存,这些物质得以自然挥发,从而使酒体香味更加突出,起到除杂增香的作用。挥发作用的贡献——新酒风味物质变化(以酱香型白酒为例)。
老酒储存过程中发生理化指标变化的同时,也发生着食品风味的变迁作用,从而使老酒的香气和口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茅台酒越陈越香,这是茅台酒独特工艺造就的,茅台酒在贮存过程中感官特征更加柔和、醇厚、丰满,这是由于经过在陶坛中长期贮存,酒体中的乙醇、水和微量成分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变化与平衡,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风味特征。
在陈酿过程中,酒体中体现茅台酒醇厚丰满特征的香气比例逐渐增加:以壬内酯和苯甲酸乙酯为代表物质的甜香特征呈现增加趋势;以乙酸、丁酸、戊酸、己酸等物质为代表的酸香特征呈现增加趋势;以己醇、苯甲醛、2,5-二甲基-3-丁基吡嗪等物质为代表的坚果香呈现增加趋势;以愈创木酚、a-乙烯基苯乙醛等物质为代表的干植物香呈现增加趋势;以糠醛、1-丁醇、2-壬酮等物质为代表的青草香特征呈现增加趋势;以棕榈酸乙酯等长链饱和酸乙酯类化合物为代表体现柔和的口感呈现增加趋势。以酯类为主的水果香特征在酒体中含量呈现较弱的降低趋势,但风味贡献大的水果香特征成分比例相对稳定。以苯乙酸乙酯、苯乙醇及大马酮等萜烯类化合物为代表的花香特征性化合物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酒体中的风味化合物在不断的变化平衡,那些赋予酒体醇厚、丰满特征的风味化合物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带给人更加柔和、醇厚、丰满的感官特征。
除此之外,经过长期贮存酒体中的乙醇和水分子充分缔合,使游离的乙醇分子受到束缚,降低了酒对感官的刺激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酒体的柔和与醇厚感。
酒场,喝的不光是酒,还是礼仪,是感情,是工作,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和谐的酒场。生活中,酒局饭局是必不可少的。饭可以不吃但礼绝不能少,酒桌上的礼仪看似简单实则深有奥妙。人是一...[详情]
酒色财气是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既是人生四戒,又是我们凡人所离不开的东西。酒色财气,有度皆可养生;贪嗔痴慢,无著便是菩提。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北宋大...[详情]
不少酒友对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等概念区分不是很清楚,以为酿酒师一定会调酒,而会调酒就一定会品酒;既然会品酒,那么做一个侍酒师一定没有问题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这种想当然的想法还是有点&quo...[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