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五粮液等一线酒企如期而来的涨价,引发了白酒行业的整体躁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经过3年多时间的调整,高端白酒此次重新恢复到提价节奏上。
前有上市公司发来捷报,后有中秋国庆旺季来袭,白酒企业正在谋划一出涨价大戏。
“这一周,才是各大白酒品牌激战正酣的时候。”9月14日,一名经销商如是形容最近的白酒行情。
业内人士称,高端白酒品牌拟借中秋、国庆假期,“携手”涨价试探市场,中低端品牌也趁机出货。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波小长假行情有望延续到春节,白酒行业整体有望“翻身”。也有观点认为,茅台和五粮液集体涨价,并对经销商限量限额,不排除垄断嫌疑,有可能触发监管层反垄断调查。
而9月13日下午,泸州老窖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泸州老窖30亿定增融资扩张优质产能,获得股东支持。此举也被业内视为白酒行业回暖的先兆。
一线酒企带头涨价
经历寒冬,一线酒企业绩出现回暖迹象。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683.7亿元,同比增长12.2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8亿元,同比增12.49%。
在这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除了*ST皇台、顺鑫农业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外,其他16家白酒企业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均出现10%以上的增长幅度,而五粮液一季度净利润增幅为31.91%。
在半年报报喜之际,茅台和五粮液作为“带头大哥”是否提价,备受关注。
8月20日,五粮液在成都举行的营销工作会上决定将核心产品52°普通水晶瓶五粮液(即“普五”)的出厂价从679元/瓶提升至739元/瓶,提价于中秋节执行。这是今年以来,五粮液第二次调价,也是近3年“普五”的最高出厂价。
相较于五粮液的公开调价,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酒企调价方式更为隐蔽。
记者了解到,从7月初开始,贵州茅台宣布停止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办理53°飞天茅台酒业务,经销商只能用现金结算货款。对此,业内认为,不缺钱的茅台改用现金结算的方式,或有刺激经销商涨价的嫌疑。
飞天茅台的“一批价”也从7月份的830元,迅速上涨到900元,乃至950元,进一步推高了零售价格。
然而,茅台集团总经理李保芳近日公开表示,53°飞天茅台终端零售价还是保持在1000元左右。
对于“老大”茅台看似不提价的说辞,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企业不主动提价,但不能避免经销商自行提价。
鉴于行业老大的带头作用,其他酒企也蠢蠢欲动。据媒体报道,泸州老窖对四川片区下发通知,从9月1日起,国窖1573全面启动“终端配额制”新模式,即由各地市经销商直接根据终端店对国窖1573的实际需求,实现紧缩货源、减额配送。通知称,52°国窖1573的终端配送价格已提升至680元,终端建议零售价700元。
剑南春也传出涨价消息。据悉,剑南春将于10月提升普通剑南春的实际出厂价,提价幅度为10元/瓶。此外,洋河、古井贡、郎酒等酒企也开始全面调整价格体系,幅度从10元到上百元不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13年2月,茅台、五粮液曾因实施价格垄断,被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处罚4.49亿元,所罚金额是上年度两家酒企销售额的1%。
如今,一线白酒品牌涨价,甚至限量限配额的情形与3年前十分相似,对此,行业人士认为,如果白酒企业在涨价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将再次触发反垄断调查。
下半年将是销售旺季
消费升级是个热词,热词总有热词的道理,除去一切技术因素的创新和变革,还有什么比消费升级更好的创新源头呢?要想有所创新,就从消费升级的各种因素考虑就好了。消费升级涉及到消费结构,涉及到消费的品质和体验,...[详情]
近期,口子窖(603589)遭遇高盛旗下公司清仓式减持。6月15日晚间,口子窖发布公告称,公司主要发起人股东之一,高盛旗下GSCPBouquetHoldingsSRL(高盛专为投资口子窖设立的公司,下...[详情]
随着葡萄酒消费的兴起,很多葡萄酒专卖店、体验店逐渐深入市场,他们或针对一个社区或一个社群,集葡萄酒品鉴、葡萄酒文化交流、葡萄酒销售于一身,其中,也不乏一些地段优质,装修考究的店铺,即便如此,很多人抱怨...[详情]